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章程》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等文件精神及相关规定,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做了成员调整,并对学校双高建设、教科研成果奖评定及推荐、科研项目评定、人才计划推荐以及师德学风认定等重要事项进行了认真审议,切实履行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工作职能,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一、委员会成员调整
根据《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精神及学校人员实际情况,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由原先的27人调整为25人,成员由更多一线年轻博士教师组成,学科分布合理。
二、评定及推荐科研人才项目和教科研成果奖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与了2023年常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和江苏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课题等重大项目的评审及推荐工作;审议推荐了“大尺寸高强韧铝轮毂半固态流变成型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面向精密模具的高性能热流道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2项成果申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审议确定了我校2023年申报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023年申报职称对象等事宜。
审议了教务处提交的“学校2024年拟新增专业和撤销专业设置”意见,同意增设“新能源装备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专业,同意停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
叁、推进师德学风建设,严惩学术不端
校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学术专业优势,对师德师风建设进行规划、咨询建议和总结。校学术委员会对学术不端行为一向采取“零容忍”态度,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由学术委员会提出学术处理意见,由校长办公会做出决定后执行。